纳陛怎么写好看:
纳陛书法图片
纳陛历史词典解释
九锡器物之一。九锡原为帝王专用,汉代以此赐与有特殊功勋的贵族、重臣。据《汉书·王莽传》,平帝时王莽秉政,以策命拜受九锡,其一即为“纳陛”。颜师古注引孟康曰:“纳,内也,谓凿殿基际为陛,不使露也。”
词语分解:
- 纳陛的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“九锡”之一。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,纳之于檐下,不使尊者露而升,故名。韩诗外传卷八:“诸侯之有德,天子锡之,一锡车马……五锡纳陛。”汉书·王莽传上:“朱户、纳陛。”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:“纳,内也,谓凿殿基际为陛,不使露也。”一说,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,便于上殿。见文选·潘勗〈册魏公九锡文〉“是用锡君纳陛以登” 李周翰 注。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。宋史·吕端传:“
- 纳的字典解释 纳 (納) nà 收入,放进:出纳
- 陛的字典解释 陛 bì 〔陛下〕对国王或皇帝的敬称
历史知识推荐:都厅
①即“都堂”。尚书省长官办公场所。魏书·元顺传:录尚书事元雍“昧爽坐都厅”。②宋代诸路州、军职官聚议公事之所。宣和三年1121,改名签厅。③宋代宰相治事之所。宣和三年,改名公相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