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畤历史词典解释
也写作“廱畤”,即设在雍县的“畤”。畤,秦汉祭天地五帝之处。在春秋时,秦就开始设畤。秦襄公作西畤,用以祭白帝。秦文公作鄜畤,用以祭白帝,秦宣公作密畤,用以祭青帝。秦灵公作上畤祭黄帝,作下畤祭炎帝。秦献公作畦畤,用以祭白帝。汉兴,承秦四畤,又增置北畤,用以祭黑帝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(汉)乃立黑帝祠,命曰北畤。”故知雍县五畤为:密畤、上畤、下畤、畦畤(秦置),北畤(汉置),用以祭青帝、黄帝、炎帝、白帝、黑帝。
词语分解:
- 雍畤的解释 古代祭五方天帝的祭坛。后汉书·冯衍传下:“陟 雍 畤而消摇兮,超 略阳 而不反。” 李贤 注:“ 雍 ,县名,属 右扶风 ,故城在今 岐州 雍县 南。畤者止也,神灵之所止也。” 唐 唐彦谦 岐王宅诗:“云低 雍 畤祈年去,雨细 长扬 纵猎归。”
- 雍的字典解释 雍 yōng 和谐
- 畤的字典解释 畤 zhì 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
历史官职推荐:伶
官名。又称“伶人”。乐官。春秋置。国语·周语下: “问之伶州鸠。”韦昭注: “伶,司乐官。”参见“伶官”。 乐官。国语·周语下:“问之伶州鸠。”注:“伶,司乐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