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桓、罗厉起义历史词典解释
嘉禾三年(公元234年),庐陵(治今江西泰和西北)人李桓、罗厉,领导当地农民举行起义,反抗孙吴的残酷统治。起义军6*转战各地,坚持二年之久。嘉禾五年,起义军被孙吴中郎将吾粲和将军唐咨镇压,李桓、罗厉被俘。
词语分解:
- 起义的解释 1.仗义起兵。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:“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,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,时谓之娘子兵。”2.指军队反正,以从义师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:“ 萧队长 接着说道:‘“中央军”插翅也飞不过来了,除非起义,投降,或是做俘虏,他们别想过来了。’”3.指显露文意。 晋 杜预 <春秋经传集解>序:“一曰微而显,文见於此,而起义在彼。” 明 郎瑛 七修类稿·
历史事件推荐:天盛律令
西夏仁宗天盛公元1149-1169年时,在前代律令基础上,依仿宋朝政书体例,用西夏文字编纂的一部政治制度与法令专书。全名天盛年改新定律令,或称天盛年改新定禁令、天盛年改新定禁令名剪。除目录外,全书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