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法通议怎么写好看:
变法通议历史词典解释
书名。近人梁启超撰。系宣传变法的政论集。由《变法通议自序》、《论不变法之害》、《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》等十余篇论文组成。以资产阶级进化论的观点阐明“变”是“古今之公理”,为“保国、保种、保教”计,必须学习西方,实行变法。主张兴学校、变科举、育人才、变官制,行立宪为变法的基本内容。进而要求清政府仿效日本明治维新,实行变法,以免遭瓜分。文字生动流畅,传诵一时,是维新运动的代表著作之一。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起陆续在《时务报》、《清议报》发表。有报馆合订本。后收入《饮冰室合集》。
词语分解:
- 变法的解释 指历史上对国家法令做重大改革变法者因时而化。——吕氏春秋·察今
- 通议的解释 1.犹通义。 汉 刘向 说苑·奉使:“夫杀6*人之使,絶人之谋,非古今通议也。”宋书·颜延之传:“道者,赡富贵同贫贱,理固得而齐。自我丧之,未为通议。” 宋 苏轼 缴楚建中户部侍郎词头状:“七十致仕,古今通议。”参见“ 通义 ”。2.共同商议。后汉书·朱晖传:“是时穀贵,县官经用不足,朝廷忧之……於是詔诸尚书通议。”
历史知识推荐:上海小刀会起义
清咸丰年间上海人民的武装起义。上海小刀会创始于道光三十年1850前后,由福建传入,与本地庙帮、塘桥帮、罗汉党等合并而成,推刘丽川为首领。咸丰三年八月五日1853.9.5刘丽川等发动起义,击毙上海知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