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同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北周建德四年(575)改仪同三司置。主要授予有军勋的功臣及北齐降官,无具体职掌,九命。初加使持节、大都督、车骑大将军、散骑常侍,大象元年(579)罢其制,惟总管、刺史及行兵者加持节。下设长史、司马、司录、中郎、掾、属、参军等府僚。隋开皇元年(581)罢。
词语分解:
- 仪同的解释 见“ 仪同三司 ”。
-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。始于战国,汉代以后历代沿置,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。——广州军务记
历史知识推荐:信牌
亦称传信牌,俗称排单。驿递凭信。清制,凡由外省马递公文到京,以及在外彼此互达者,除火票外,则需粘连排单,令各驿站按程于单内登注时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