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悝怎么写好看:
李悝书法图片
李悝历史词典解释
前455—前395
战国时人。曾任魏文侯相,主持变法,主张“尽地力之教”,通过“治田勤谨”,发展农业生产。实行“平籴”政策以平粮价,“故虽遇饥馑水旱,籴不贵而民不散,取有余以补不足”(《汉书·食货志》),开后世均输、平仓法的先河。其主张“行之魏国,国以富强”。又“集诸国刑典”编成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《法经》,已佚。其言论散见于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、《晋书·刑法志》等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法家类著录《李子》三十二篇,已佚。一说李悝即李克,不确。
词语分解:
- 李悝的解释 李悝前455-前395 : 战国时期政治家。魏文侯任用他为相,主持变法。废除旧贵族特权,按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官吏;鼓励农民精耕细作,增加产量;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,荒年时平价出售。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。他还汇集当时各国的法律编成法经,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,但已失传。
- 李的字典解释 李 lǐ 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:李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
- 悝的字典解释 悝 kuī 嘲笑,诙谐:“悝穆公于宫室”
历史知识推荐:彭模
亦名平模。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。晋书·桓温传:永和三年347伐汉,军次彭模,乃命参军周楚、孙盛守辎重,自将步卒直指成都;资治通鉴:东晋义熙九年413,朱龄石伐谯纵,自外水至平模,去成都二百里,并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