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子关怎么写好看:
芦子关历史词典解释
亦曰芦关。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与靖边县交界处。唐杜甫《塞芦子》诗:“延州秦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芦子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57引蔡梦弼云:“去延州百八十里有土门山,两崖峙立如门,形若葫芦,故谓之芦子。”
即“芦关”。
词语分解:
- 芦子的解释 1.即芦人。 明 盛恩 焦山赋:“芦子乘槎,渔父汎船。”参见“ 芦人 ”。2.古关名。故址在今 陕西省 志丹县 北与 靖边县 交界处。因两崖峙立如门,形似葫芦而得名。 唐 杜甫 塞芦子诗:“ 延州 秦 北户,关防犹可倚。焉得一万人,疾驱塞 芦子 。”
- 关的字典解释 关 (關) guān 闭,合拢:关门
历史地名推荐:小镬洲
即今广东阳江市东南大海中小镬岛。舆地纪胜卷98南恩州:小镬州“在州东南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