圩田怎么写好看:
圩田书法图片
圩田历史词典解释
又称围田。在低洼田地周围筑围,围外蓄水。由汉以前的围淤湖为田发展而来。至唐代已较发达。五代时,江南开垦濒江土地,以圩为自然单位。圩大如城,围以堤坝,中有河渠,外有闸门。旱则开闸引江水之利,潦则闭闸拒江水之害。旱涝不及,产量甚高。南唐太平州芜湖有圩,广八十里,围田四万顷,岁得米百万斛。北宋时,圩田在南方进一步发展。太平州芜湖县万春圩,有田十二万七千亩,圩中有大道长二十二里。明清所辟圩田,效果明显。《明史·蔡天祐传》:“辟滨海圩田数万顷,民名之曰‘蔡公田’。”魏源《秦淮镫船引》:“圩田熟收船价低,惊魂甫定歌喉怆。”
词语分解:
- 圩田的解释 周围筑有土堤的稻田
- 圩的字典解释 圩 wéi 中国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堤:圩垸
- 田的字典解释 田 tián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:田野
历史知识推荐:高禾
?—1872 清贵州台拱今台江人。苗族。咸丰元年1851在台拱聚众抗粮,旋受清招抚。四年赴鄂与太平军作战,旋逃回贵州。五年参加以张秀眉为首的起义军,被推为副元帅。八年义军以台拱为中心,占领黔东南地区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