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桃怎么写好看:
偏桃书法图片
偏桃历史词典解释
即扁桃,又名巴旦杏。果树名。产于中亚细亚。在中国,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代《酉阳杂俎》:“偏(扁)桃,出波斯国”,“叶似桃而阔大,三月开花,白色。花落结实,状如桃子而形偏,故谓之偏桃”。“肉苦涩不可啖,核中仁甘甜,西域诸国并珍之”。中国引入后,主要栽培于今新疆、甘肃、陕西等地。
词语分解:
- 偏桃的解释 木名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·广动植:“偏桃,出 波斯国 , 波斯 呼为婆淡,树长五六丈,围四五尺。叶似桃而濶大,三月开花,白色,花落结实,状如桃子而形偏,故谓之偏桃。”
- 偏的字典解释 偏 piān 歪,不在中间:偏斜
- 桃的字典解释 桃 táo 落叶小乔木,品种很多,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有短绒毛,味甜,有大核,核仁可入药:桃儿
历史知识推荐:补丁
清代人丁编审术语。即将新长成人丁抵补老故人丁。康熙五十二年1713,清政府颁布“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”措施,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今后派征丁银的常额人丁数,新增人丁不再征收丁银。为防止常额人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