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取其辱怎么写好看:
自取其辱历史词典解释
取:招致。自己导致自己遭受侮辱。语本东汉.应劭《风俗通义.过誉》:“今见辱者,必有以招之;身自取焉,何尤于人?”
主谓 自己招致侮辱。[例]苦口良言听不进去,自取其辱也就在所难免。△贬义。多用于描写处世方面。→自取其祸↔自求多福
词语分解:
- 自取的解释 1.自己招致。孟子·离娄上:“清斯濯缨,浊斯濯足矣,自取之也。”庄子·齐物论:“夫吹万不同,而使其自已也,咸其自取,怒者其谁耶?” 宋 梅尧臣 寄永兴招讨夏太尉诗:“二师覆败乃自取,岂是廊庙谋不臧。” 明 王守仁 瘗旅文:“皆尔自取,谓之何哉。”2.谓自己取代之。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:“﹝ 先主 ﹞谓 亮 曰:‘君才十倍 曹丕 ,必能安国,终定大事。若嗣子可辅,辅之;如其不才,君可自取。’”
- 辱的解释 辱 rǔ 羞耻:羞辱
历史典故推荐:探骊
同“探骊珠”。后蜀 何光远鉴诫录.四公会:“白公览诗曰:‘四人探骊,吾子先获其珠,所余鳞甲何用?’三公于是罢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