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饷怎么写好看:
辽饷书法图片
辽饷历史词典解释
明代三饷加派之一。万历四十六年(1618),明廷用兵辽东,加派军饷。先定亩加三厘五毫,次年改为七厘,后又增至九厘。每年增赋达五百十万两,定为岁额。崇祯三年(1630),又于九厘外亩增三厘,再增赋一百六十五万余两。
词语分解:
- 辽饷的解释 明 末 辽 东驻军的饷项;又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田赋银。 明 刘若愚 酌中志·见闻琐事杂记:“其助 辽 餉,又各进一万两。”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:“ 明 之末年,加练兵十有八万, 辽 餉、剿餉、练餉,至千有七百餘万,弊亦同之。”
- 辽的字典解释 辽 (遼) liáo 远:辽远
- 饷的字典解释 饷 (餉) xiǎng 同“飨”
历史知识推荐:刘文舜
?—1130 宋齐州今山东济南僧人。靖康元年1126,开封被围,济南刘和尚聚兵勤王,有众数千。高宗即位后,刘和尚仍回济南。不久,济南被围,刘和尚推他为义军首领,抗击金人。后转战河、淮,任淮西都巡检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