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得志于有司历史词典解释
有司: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后因称官吏为有司。这里指主管考试的官员。 不为主管(考试)的官员所满意。 意谓考试未被录取。语出唐.韩愈《送董邵南序》:“董生举进士,连不得志于有司。”胡朴安《包世臣传》:“十三次赴春官竟不遇。先生虽不得志于有司,而救世之心愈切。”
词语分解:
- 不得的解释 用在动词后面,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吾不得而见之矣。——清·袁枚黄生借书说
- 有司的解释 指官吏。古代设官分职,各有专司,故称陛下可将彼家属送有司问罪。——三国演义召有司案图。——史记·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。——诸葛亮出师表授之于有司。——宋·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
历史典故推荐:公私两利
主谓 于公于私都有好处。元·马端临文献通考·征榷四:“惟有于耍闹坊场之地;听民酝造,纳税之后,从便酤卖,实为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利益相当。→公私两便 公私兼顾 公私两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