释义 |
太史院使怎么写好看:太史院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。元代置,为太史院长官,掌天文历数,员五人,正二品。朱元璋吴元年(1367)亦置,为太史院长官,员一人,正三品。明洪武元年(1368)改太史院为司天监,改院使为监令。 词语分解:- 太史的解释 1 ∶官名。三代为史官与历官之宅,朝廷大臣。后职位渐低,秦称太史令,汉属太常,掌天文历法。魏晋以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。至明清两朝,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,又称翰林为太史2 ∶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参之太史。——唐· 柳宗元柳河东集
- 院使的解释 1. 元 时习称掌管茶事的人为“院使”。 清 梁章鉅 称谓录·茶:“小知録:‘称院使者, 元 之旧习。’”2.古代光禄寺中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的长官为院使,正三品。初刻拍案惊奇卷九:“这本话乃是 元 朝 大德 年间的事。那朝有个宣徽院使,叫做 李罗 ,是个色目人。” 王古鲁 注:“ 元 时宣徽院(即光禄寺)掌供玉食及燕享之事,长官为院使,本係正三品, 大德 年间陞为从一品。”3. 清 代统辖太医院
历史知识推荐:戴邈 晋广陵治今江苏淮阴西南人,字望之。少好学,尤精史、汉。举秀才,迁太子洗马、西阳内史。丞相司马睿召为军咨祭酒。于时学校未立,采纳其议始修礼学。后代刘隗为丹阳尹。永昌元年322,王敦作乱,兄骠骑将军戴渊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