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郊坛怎么写好看:
北郊坛历史词典解释
东晋咸康八年(342)立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,覆舟山(今九华山)南。南朝宋时屡有徙移,后复旧处。梁太平元年(556),北齐军“至玄武湖西北莫府山南,将据北郊坛”,即此。
词语分解:
- 北郊的解释 1.城北郊区。周礼·天官·内宰:“中春,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,以为祭服。”旧五代史·梁书·太祖纪一:“贼将 张晊 屯於北郊, 秦贤 屯於 版桥 ,各有众数万。” 秦牧 古战场春晓:“在一九六一年春天降临之前,我来到 广州 北郊的 三元里 高地上盘桓。”2.古代帝王郊祀的处所之一。 周 制在北门外六里处, 汉 制在北门外四里。夏至日于此以祭地,冬至日于此以迎冬。吕氏春秋·孟冬:“立冬之日,天子亲
- 坛的字典解释 坛 (①坛④壇罎) tán 古代举行祭祀、誓师等大典用的土和石筑的高台:天坛
历史知识推荐:苞桥
苞亦作泡水经注。在今江苏沛县西跨泡水即丰水上。资治通鉴: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,魏将步尼公屯留城今沛县东南,引兵趋苞桥,“沛县民烧苞桥,夜于林中击鼓,魏以为宋兵大至,争渡苞水,溺死者殆半”,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