嫁枣怎么写好看:
嫁枣历史词典解释
一种简单易行可提高座果率的果树栽培方法。出现于南北朝时。《齐民要术·种枣》:“正月一日,日出时,反斧斑驳椎之,名曰嫁枣。”注“不椎则花而无实,斫则子萎而落也”。原理是,用斧背疏落地敲击树干,破坏韧皮部,阻止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,使较多养分集中于上部枝条以提高座果率。此法不仅适用于枣树,亦可用于林檎、李等。为环剥技术之雏形。
词语分解:
- 嫁枣的解释 用斧背在枣树基部或分枝处环周捶打,使枝干韧皮受损,阻止其地上部分养分向下输送,以促进其开花,提高座果率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·种枣:“正月一日日出时,反斧斑駮椎之,名曰‘嫁枣’。”
- 嫁的字典解释 嫁 jià 女子结婚:出嫁
- 枣的字典解释 枣 (棗) zǎo 落叶灌木或乔木,枝有刺,叶卵形,开小黄花,核果称“枣子”或“枣儿”,椭圆形,熟时红色,可食:枣红
历史知识推荐:下江
①地区名。1指长江自南郡今湖北西部以下为下江。汉书·王莽传:地皇元年20,“南郡张霸、江夏羊牧、王匡等起云杜绿林今湖北大洪山,号曰下江兵”。后汉书·刘玄传:地皇三年,绿林军中一支“王常、成丹西入南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