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军大将军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置,为将军名号,二品,不常设。晋沿置,官品同,开府者皆位从公。
词语分解:
- 上军的解释 古代军队编制的称谓。古军制分上军、中军、下军,以中军为最尊,上军次之,下军又次之。国语·晋语一:“十六年,公作二军,公将上军,太子 申生 将下军以伐 霍 。”史记·齐太公世家:“ 晋 使 郤克 以车八百乘为中军将, 士燮 将上军, 欒书 将下军,以救 鲁 卫 伐 齐 。”后汉书·何进传:“是时置 西园 八校尉,以小黄门 蹇硕 为上军校尉,虎賁中郎将 袁绍 为中军校尉,屯骑都尉 鲍鸿 为下军校尉。
- 大将军的解释 武官名。始于战国,汉代以后历代沿置,为将军的最高或较高的称号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。——广州军务记
历史知识推荐:马宫
西汉东海戚今山东微山人,字游卿,本姓马矢。治严氏春秋,以射策甲科为郎。后历任丞相史司直,汝南、九江太守,光禄勋,右将军等职。平帝即位,为大司徒,封扶德侯。元始五年5为太师,兼司徒官。因哀帝时曾与议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