骐骥院副使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北宋太宗雍熙二年(985)置,分左、右二使,简称骐骥副使。初为骐骥院副长官,后多不领本职,仅为武臣迁转之阶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(998)定为同七品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改从七品,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阶官,改武德郎。
词语分解:
- 骐骥的解释 千里马骐骥一跃。——荀子·劝学
- 副使的解释 1.派往外国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。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:“副使 王然于 、 壶充国 、 吕越人 驰四乘之传,因 巴 蜀 吏币物以赂 西夷 。”清史稿·职官志六:“ 光绪 元年,定出使制,命侍郎 郭嵩燾 使 英 ,翰林院侍讲 何如璋 使 日本 ,京卿 陈兰彬 使 美 日 祕 国,俱置副使。”2.指节度使或三司使等的副职。旧唐书·职官志三:“节度使一人,副使一人。”宋史·职官志十:“巡幸,有行宫都部
历史官职推荐:戍将
官名。南北朝戍的属官。魏书·张衮传:“世宗时,张法除怀荒镇金城戍将。” 武官名。北魏前期军镇,在诸镇之下有军有戍,戍的主官为戍将,魏书·张衮传记张法于“世宗时除怀荒镇金城戍将”。戍将统辖地方,职如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