祆祠历史词典解释
或称胡祠、胡祆祠。唐时称琐罗亚斯德教所建庙宇。武德四年(621),始于西京(今陕西西安)布政坊西南隅立祆祠。唐时西京、东京(今河南洛阳)各有四所,凉州(今甘肃武威)亦有祆神祠。
词语分解:
- 祆祠的解释 1.祆教祭祀火神的寺院。通典·职官二二“萨寳府祆正”原注:“ 武德 四年置祆祠及官。常有羣 胡 奉事取火咒诅。”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·物异:“﹝祆神﹞本自 波斯国 乘神通来此,常见灵异,因立祆祠。内无像,於大屋下置大小炉,舍簷向西,人向东礼。”2.泛指西方传入的宗教。 清 张之洞 哀六朝诗:“ 睢水 祆祠日众盛,蜡丁文字烦邦交。”
- 祆的字典解释 祆 xiān 〔祆教〕拜火教,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,崇拜火,今印度、伊朗还有信徒
- 祠的字典解释 祠 c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、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:祠堂
历史知识推荐:孔愉
268—342 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,字敬康。世二千石,幼孤以孝闻。吴亡,迁洛阳。惠帝末,归乡,避石冰之乱,入新安山中,改姓孙,以稼穑读书为务。建兴初,年五十,始应6*召,为丞相掾。以讨华轶功,封余不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