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垢纳汙历史词典解释
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:“谚曰:‘高下在心,川泽纳汙,山薮藏疾,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。’”
此古谚原意为比喻说明国君应当有容忍包含的气度,后转用以形容聚集秽恶或包容坏人坏事。亦作“含垢藏疾”。
《三国志.魏书.公孙渊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赦辽东文:“逆贼孙权,遭遇乱阶,因其先人劫略州郡,遂成群凶,自擅江表,含垢藏疾。”
词语分解:
- 含垢的解释 忍受耻辱瑾瑜匿瑕,国君含垢。——左传·宣公十五年忍辱含垢。——后汉书·曹世叔妻传
- 汙的解释 汙 wū 同“污”
历史典故推荐:宣慈
谓博爱众人。汉蔡邕郡掾吏张玄祠堂碑铭: “掾天姿恭恪,宣慈惠和,允恭博敏,恻隐仁恕,正身履道。” ●左传·文公十八年: “高辛氏有才子八人……忠肃共懿,宣慈惠和,天下之民谓之 ‘八元’ 。” 孔颍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