膏腴之地怎么写好看:
膏腴之地书法图片
膏腴之地历史词典解释
膏:脂肪,油脂。腴:腹下的肥肉,也指肥胖、肥美。土地肥沃、物产丰饶的地方。《战国策.秦策三》:“秦乌能与齐县衡韩、魏,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郑?”(县衡:即“悬衡”,等量齐观。)汉.贾谊《过秦论上》:“孝公既没,惠王、武王蒙故业,因遗册,南兼汉中,西举巴蜀,东据膏腴之地,收要害之郡。”冯玉祥《我的生活》第三十六章:“几年的工夫,他开辟了几千顷地,掘筑了几十道河渠,使荒原变成膏腴之地。”也作【膏腴之壤】。《史记.李斯列传》:“(秦惠王)东据城皋之险,割膏腴之壤。”
偏正 土地肥沃、物产丰饶的地方。语出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秦乌能与齐县衡韩、魏,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郑。”高阳《粉墨春秋》:“松江是东南膏腴之地中的精华,耿家在原籍有数千亩附郭之田,富甲一方。”△褒义。含赞赏之意。写地质。也作“膏腴之壤”。
词语分解:
- 膏腴的解释 肥沃今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膏腴之地。——战国策·赵策他们进行了适度的深耕,撒下肥料,努力使土地变得膏腴起来。——土地
- 地的解释 地 dì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:地球(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)
历史典故推荐:洞见古今
旧唐书•王及善等传论:“苟非洞鉴古今,深识王霸,何由立其高论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