波罗皮怎么写好看:
波罗皮历史词典解释
亦谓大虫皮,或称金波罗,即虎皮。唐谓虎曰“大虫”,南诏则称“波罗”,亦名“草罗”。南诏最高统治者蒙氏,穿虎皮衣;曹长以上有卓越功绩之属官,得披全波罗皮;立功次者,则披胸前背后两块;再次者,仅得披胸前一块。至今,彝语族各兄弟族谓虎曰“拉”,“罗”与“拉”为一音之转。
词语分解:
- 波罗的解释 1.即虎。古代 南诏 语。 唐 赵叔达 星回节避风台骠信命赋诗:“法驾避星回,波罗毘勇猜。”原注:“波罗,虎也;毘勇,野马也。”2.悲愁貌。 元 李爱山 集贤宾·春日伤别套曲:“嘴古都釵头玉燕,面波罗镜里青鸞,画不尽春山宛转。”一本作“魔罗”。3.梵语“波罗蜜”之省。 明 李贽 得上院信诗:“世事由来不可论,波罗忍辱是玄门。”参见“ 波罗蜜 ”。4.即凤梨。亦写作“波萝”。 清 赵翼 题岭
- 皮的字典解释 皮 pí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:皮毛
历史知识推荐:洨水
①即洨河。源出河北井陉县东南,东南流至宁晋南合沙河槐河。北宋咸平五年1002自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县引滹沱河至赵州治今赵县入洨河,即此。②据水经·淮水注,首受蕲水于今安徽宿州市北,东北流至五河县与涣水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