官修史书怎么写好看:
官修史书历史词典解释
唐代以前,史书全由私人编纂,朝廷虽设史官,但大多数管天文历法,并不一定修史。盛唐之时,一改过去旧习,由官方组织人力修史。太宗时期,设置史馆,指定专人编修前代和本朝国史,并令宰相监修。唐代官修史书六部,即房玄龄、褚遂良等撰《晋书》 (题唐太宗御撰),姚思廉撰《梁书》及《陈书》,李百药撰《北齐书》,令狐德棻撰《周书》,魏征撰《隋书》。此外李延寿一人撰《南史》和《北史》,但获唐王朝批准。自唐开始,官修正史,一直沿袭下来成为定制。
词语分解:
- 官修的解释 官府主持编写。 鲁迅 华盖集·这个与那个:“‘官修’而加以‘钦定’的正史也一样,不但本纪咧,列传咧,要摆‘史架子’;里面也不敢说什么。”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五节:“ 隋文帝 禁止私史以后,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。”
- 史书的解释 历史书:记录历史的文献据史书记载
历史事件推荐:新疆八卫所
明代在新疆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。元末新疆维族地区有许多封建地方政权并立。明朝建立后,他们的一些统治者要求和中央加强联系。洪武、永乐时,明朝在嘉峪关与哈密之间建立了哈密卫今新疆哈密、蒙古赤斤卫今甘肃玉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