盐引批验所大使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明清盐引批验所之主官。初,元朝于大德(1297—1307)年间置批验所,掌批验盐引。明朝沿置,以大使领之,计两浙四人,两淮、河间长芦各二人,山东一人,未入流。清朝设官十六:广东一人,直隶、山东、两淮、福建各二人,四川三人,两浙四人,为正八品。下设副使、攒典等佐理。凡不设大使之处,其职司由盐课司大使兼充。
官名。清置,正八品。直隶、山东、两淮各二人,四川三人,两浙四人,广东一人。掌批验盐引。商人运销官盐的凭照叫盐引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三·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》。
词语分解:
- 盐引的解释 1.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,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。始于 宋 代。宋史·食货志下三:“又以内藏钱二百万緡假三司,遣市易吏行四路请买盐引,仍令 秦凤 、 永兴 盐钞,岁以百八十万为额。”金史·食货志四:“若罢盐引,添灶户,庶可易得。”2.指盐包。每引四百斤或七百斤不等。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:“快準备着五千船盐引,十万担茶挑。”
- 大使的解释 一国政府派往另一国政府的最高一级常驻外交代表,全称为“特命全权大使”
历史官职推荐:浑天监
①官署名。即秘书省司天台,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 由太史局改名,独立为置,不隶麟台,其年又改浑仪监。肃宗乾元元年758 定名司天台。②官名。浑天监长官,武则天久视元年700改太史令置,其年又改浑仪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