诈伪律怎么写好看:
诈伪律历史词典解释
唐律第九篇名。即关于伪造凭证及欺诈行为的刑法。如伪造皇帝宝玺,伪写官文书印,伪写宫殿门符;诈伪诏书,诈假得官,诈伪及改窜官文书,妄认良人为奴婢或部曲,诈伪瑞应,诈乘驿马,诈病及死伤等,皆受相应刑罚。共二十七条。三国魏始名,隋唐因之。
词语分解:
- 诈伪的解释 1.弄虚作假,伪装假冒。礼记·月令:“﹝季夏之月﹞黑黄仓赤,莫不质良,毋敢诈伪。”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:“外易其貌,内隐其情,怀欲以求多,诈伪以要名。”旧唐书·戴胄传:“于时朝廷盛开选举,或有诈伪资荫者,帝令其自首,不首者罪至于死。”2.巧诈虚伪。淮南子·本经训:“机械诈伪,莫藏於心。”三国演义第四三回:“君等闻 曹操 虚发诈伪之词,便畏惧请降,敢笑 苏秦 、 张仪 乎?” 鲁迅 集外
- 律的字典解释 律 lǜ 法则,规章:纪律
历史知识推荐:子华子
战国时魏人。或认为即莫敖子华。继承杨朱“为我”思想。认为诸侯“愁身伤生”而争天下,是不值得的。注重养生,以“六欲”生、死、耳、目、口、鼻皆得其宜为“全生”,部分得其宜为“亏生”,“六欲”莫得其宜为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