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象历(曆)历史词典解释
东汉末所制定的历法。灵帝时刘洪作。三国吴黄武二年(223)颁行,直至吴亡一直被采用。此历法确定了一系列天文常数新值,如一回归年为365.24618日,一近点月为27.55336日,一交点年为346.61513日,黄白交角为5°55′等。它还提出食限、黄白交点退行等古代天文学之新概念,并创立了月亮运动不均匀性改正的数值表。
词语分解:
- 乾象的解释 天象。旧以为天象变化与人事有关。后汉书·皇后纪上·和熹邓皇后:“仰观乾象,参之人誉。”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·归心:“乾象之大,列星之伙,何为分野止繫中国?” 元 关汉卿 双赴梦第二折:“早晨间占易理,夜后观乾象。” 清 广东 新武生 黄萧养回头:“牝鸡司晨操权柄,奸雄当道遍朝廷。漦龙流毒乾象暗,狡兔生存走狗烹。”
历史知识推荐:劫灰录
书名。清冯甦撰。六卷。记永历立号始末、亡国诸人事迹、舟山延平始末等。起甲申崇祯十七年,1644,迄壬寅康熙元年,1662,分年叙事。原题珠江寓舫偶记,据今人谢国桢考订,确为冯甦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