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匈奴中郎将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西汉时常遣中郎将使匈奴,称匈奴中郎将。元帝以后虽遣使频繁,身分仍为使节,事迄即罢。东汉建武二十六年(50)遣中郎将段郴等使南匈奴,授南单于玺绶,令入居云中,始置使匈奴中郎将以监护之,因设官府、从事、掾史。后徙至西河,又令西河长史岁将骑二千,弛刑五百人,助中郎将卫护单于,冬屯夏罢。自后遂为常制。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使匈奴中郎将一人,比二千石。”本注曰:“主护南单于。置从事二人,有事随事增之,掾随事为员。”除监护南匈奴诸部落外,也常将南匈奴骑兵征伐乌桓、西羌等。
词语分解:
- 中郎将的解释 1 官名。秦置。西汉时皇帝卫侍有五官中郎将的名号;地位仅次于将军武以中郎将使持节。——汉书·李广苏建传2 又副中郎将张胜。
历史知识推荐:陈慥
北宋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,字季常,号龙丘居士。少尚侠义。与苏轼友善,共论用兵及古今成败,自谓一世豪士。然终身不得意,晚年遁居黄州岐亭今湖北麻城西南,著帽方而高耸,人称为“方山子”。妻柳氏最妒,苏轼有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