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声十曲怎么写好看:
吴声十曲历史词典解释
六朝时流行于长江下游地区民歌曲调之概称。即《子夜》、《上柱》、《凤将雏》、《上声》、《欢闻》、《欢闻变》、《前溪》、《阿子》、《丁督护》、《团扇郎》等十首。前三曲唐代以后失传;后七曲中之《前溪》传为内人包明月作,余六曲皆传为南朝梁宫人王金珠所制。
词语分解:
- 吴声的解释 泛指 吴 地民间歌曲。亦特指古乐府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·言语:“ 桓玄 问 羊孚 :‘何以共重吴声?’ 羊 曰:‘当以其妖而浮。’”南史·徐勉传:“ 普通 末, 武帝 自算择后宫吴声、西曲女妓各一部,并华少,賚 勉 ,因此颇好声酒。” 宋 范成大 吴郡志·风俗:“ 正观 中,有 赵师 者,善琴独步,尝云:‘ 吴 声清婉,若 长江 广流,绵绵徐游,国士之风。’” 清
- 曲的解释 曲 (⑥麯) qū 弯转,与“直”相对:弯曲
历史知识推荐:雷海青
唐人。宫廷乐师。善弹琵琶。至德元载756,安禄山叛军入长安,掠文武朝臣及宫嫔、乐师送至洛阳,在凝碧池作宴,露刃威迫众乐师奏乐,他掷乐器于地,向西痛哭,以示抗拒,被安禄山缚于戏马殿前,支解示众。王维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