亩钟之田怎么写好看:
亩钟之田历史词典解释
钟(锺)
战国、秦汉时的高产田。也称膏腴之田。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:“带郭千亩亩钟之田。”裴骃集解引徐广曰:“六斛四斗也。”汉代一亩(二百四十方步)约合今0.7市亩,一钟合今1.28市石。约相当今一市亩年产1.83市石,折合小麦265.35市斤。较一般田(合今制亩产一石左右),产量高八成以上。
词语分解:
- 亩钟的解释 谓每亩有一锺的收获。锺,古容量单位,受六斛四斗。形容土地肥沃,产量高。史记·货殖列传:“名国万家之城,带郭千亩亩钟之田。”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:“﹝钟﹞六斛四斗也。”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:“ 餘干 有亩钟之地, 武林 有千章之材。”
- 田的解释 田 tián 种植农作物的土地:田野
历史知识推荐:典主
见“典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