乌坵历史词典解释
一作乌丘山。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乌丘屿。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,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。分大丘、小丘两屿。两屿东西并列,相距约二里,大丘在西,小丘在东。因形状象乌龟,故名。大、小乌丘亦名大龟、小龟。岛上丘陵起伏,多岩少土,居民以捕鱼为生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。又见清《海上闻见录》。
又作乌丘山。即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湄洲岛东乌丘屿。扼兴化湾与湄州湾之口,为本省沿海南北交通要冲。分大丘、小丘两屿,因形状像乌龟,故名。明郑和下西洋经此,见清《海国闻见录》。
词语分解:
- 乌的字典解释 乌 (烏) wū 指“乌鸦”:乌白马角(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)
- 坵的字典解释 坵 qiū 同“丘”④
历史地名推荐:德钦县
在云南省西北部,西北与西藏自治区察隅、碧土、盐井三县接壤,东隔金沙江和四川省巴塘、得荣两县相邻。属迪庆藏族自治州。面积7596平方千米。人口5.9万。辖1镇、7乡含2傈僳族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升平镇。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