奋威校尉怎么写好看:
奋威校尉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孙权置。《三国志·全琮传》:“(孙)权以(琮)为奋威校尉,授兵数千人,使讨山越。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,出屯牛渚。”
官名,东汉末年孙权置,位低于将军,掌帅军征伐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全琮传》:“后权以为奋威校尉,授兵数千人,使讨山越。”
词语分解:
- 奋威的解释 振威,奋勇。三国演义第四二回:“众将领命,一个个奋威追赶。”明史·艾万年等传赞:“虽有奋威御敌之臣,而兵孱餉絀。”
- 校尉的解释 军职名。据史记, 秦 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。项羽本纪载: 项梁 “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、候、司马。”又张耳陈馀列传载: 陈胜 “以 张耳 、 陈餘 为左右校尉。” 汉 代始建为常职,其地位略次于将军,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。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,亦有称校尉者。 隋 唐 以后迄 清 为武散官之号,地位逐渐降低。 明 清 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,其地位尤低。参阅通典·职官十六、续通典·职官十六
历史官职推荐:京市署
官署名。隋朝司农寺置,管理京师市易,设令二员,肆长四十员。炀帝大业三年607 改置京师、东都凡五市署,隶太府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