褚伯玉隐操历史词典解释
《南齐书》卷五十四《高逸传.褚伯玉传》:“伯玉少有隐操,寡嗜欲。年十八,父为之婚,妇入前门,伯玉从后门出。遂往剡居瀑布山,性耐寒暑,时人比之王仲都。在山三十余年,隔绝人物。王僧达为吴郡,若礼致之,伯玉不得已,停郡信宿,裁交数言而退。”
南朝.齐隐士褚伯玉,年少时已有出世之意;家中为他娶妻,新妇前门进,他后门出走,隐遁山中三十多年。后遂用为隐士之典。
唐.丘丹《奉酬韦苏州使君》诗:“还同褚伯玉,入馆忝州人。”
词语分解:
- 隐操的解释 恬退的操守。南齐书·高逸传·褚伯玉:“ 伯玉 ,少有隐操,寡嗜慾。”宋史·隐逸传上·李渎:“直史馆 孙冕 言其隐操,请加搜采。” 明 闵文振 仰山脞录·董萝石:“ 海寧 萝石 董公 澐厉 隐操有志,正学行义,多可称。”
历史典故推荐:投石下井
同“投阱下石”。鲁迅坟.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:“他日复来,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,‘投石下井’,无所不为。” 见“落井下石”。鲁迅论“费厄泼赖”应该缓行:“他日复来,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,~,无所不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