狼狈怎么写好看:
狼狈书法图片
狼狈历史词典解释
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广动植》载:狼、狈是二种兽名。狈前脚绝短,每行走必驾于狼腿上,失狼就不能行。故以“狼狈”比喻处境十分尴尬,或以“狼狈为奸”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。
词语分解:
- 狼狈的解释 1.二兽名。狈是传说中一种似狼的野兽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·毛篇:“或言狼狈是两物,狈前足絶短,每行常驾两狼,失狼则不能动,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。” 宋 沉括 梦溪笔谈·艺文二:“如‘自朱耶之狼狈,致赤子之流离’,不唯赤对朱,耶对子,兼狼狈、流离,乃兽名对鸟名……如此之类,皆为假对。”2.喻指恶人。 唐 舒元舆 坊州按狱诗:“门墙见狼狈,案牘闻腥臊。”3.喻艰难窘迫。后汉书·任光传:“ 更始
- 狼的字典解释 狼 láng 哺乳动物,形状很像狗,性残忍而贪婪,昼伏夜出,能伤害人畜
- 狈的字典解释 狈 (狽) bèi 传说中的一种兽,狼属,前腿短,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,没有狼,它就不能行动:狼狈(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)
历史典故推荐:惊姜
借指妇女临产。唐李阳冰草堂集序:“惊姜之夕,长庚入梦,故生而名白,以太白字之。”●左传·隐公元年: “郑武公娶于申,曰武姜,生庄公及共叔段。庄公寤生,惊姜氏,故名寤生,遂恶之。”申:国名。故城在今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