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寄译鞮历史词典解释
《礼记.王制》:“五方之民,言语不通,嗜欲不同。达其志,通其欲,东方曰寄,南方曰象,西方曰狄鞮,北方曰译。”孔颖达疏:“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,言传寄外内言语。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,言放(仿)象外内之言。其通传西方谓之狄鞮者,鞮,知也;谓通传夷狄之语与中国相知。其通传北方语官谓之曰译者,译,陈也;谓陈说外内之言。”象、寄、狄鞮、译,本为古代翻译四方少数民族语言的官名,后称翻译人员或翻译为“象寄译鞮”。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.论外人谋我教育权之可危》:“往者总署之设‘同文馆’也,生徒数百计,虽无奇材异能足任外交,然以供象寄译鞮之职,则固绰有馀裕。”
词语分解:
- 象寄的解释 见“ 象寄译鞮 ”。
- 译鞮的解释 翻译。辽史·陈昭衮传:“工译鞮,勇而善射。”参见“ 译象 ”。
历史典故推荐:凤毛鸡胆
凤的羽毛,鸡的胆子。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。三国演义第三二回:“羊质虎皮功不就,凤毛鸡胆事难成。” 并列 凤的羽毛,鸡的胆子。比喻外表英武而内里怯弱。三国演义32回:“羊质虎皮功不就,~事难成。”△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