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尉寺主簿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秦始置,汉因之。晋置二人,南朝宋、齐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,定位三班,陈沿置。北齐亦置,隋置二人。唐武德中置二人,正八品。贞观中减一人,改从七品上。其后,又改置二人,负责掌印及勾检稽查。北宋前期,用为文臣叙迁之阶。元丰改制,复为职事官,置一人,从八品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),卫尉寺并归兵部,遂罢。
词语分解:
- 主簿的解释 官名。 汉 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置之。其职责为主管文书,办理事务。至 魏 晋 时渐为将帅重臣的主要僚属,参与机要,总领府事。此后各中央官署及州县虽仍置主簿,但任职渐轻。 唐 宋 时皆以主簿为初事之官。 明 清 时各寺卿也有设主簿的,或称典簿。外官则设于知县以下,为佐官之一。后省并。南史·儒林传·伏曼容:“﹝ 伏曼容 ﹞父 胤之 , 宋 司空主簿。”
历史知识推荐:郭嫔
明凤阳今属安徽人,名爱,字善理。聪慧敏捷,善诗文。宣德时选入宫,为宣宗嫔。不久即死,死前作楚赋以自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