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学博士下大夫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属官,员六人,掌教授太学生经义,下设太学助教上士以佐之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官名。《周礼》无此官,战国时始置博士,汉武帝时始置五经博士,西汉末不再分掌五经,而统称之为太学博士。北周春官府于乐部中大夫之下置太学博士下大夫六人,正四命,其下又有太学助教上士六人,正三命。
词语分解:
- 太学的解释 中国古代最高学府,即国学观太学。——后汉书·张衡传诸生学于太学。——明·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君则在太学。
- 下大夫的解释 古代的职官名。 周 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、中大夫、下大夫。左传·哀公三年:“克敌者,上大夫受县,下大夫受郡。”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:“故 晋国 之法,上大夫二舆二乘,中大夫二舆一乘,下大夫专乘,此明等级也。”
历史官职推荐:称长
官名。唐朝左、右武卫属官,二员,掌唱警,为应跸之节。 杂职掌名。唐置于左右武卫,员额二人,掌唱警,为应跸之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