摸棱手怎么写好看:
摸棱手历史词典解释
《新唐书.苏味道传》:“常谓人曰:‘决事不欲明白,误则有悔,摸棱持两端可也。故世号摸棱手。’”
摸棱,也作模棱,遇事不明确表示可否。唐.苏味道主张遇事为防误断而产生后悔,最好的办法是持模棱两可的态度。世因称苏为“摸棱手”或“摸棱宰相”。后因用为称人判事摸棱两可的典故。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一《自咏示客》:“吏进饱谙箝纸尾,客来苦劝摸床棱。”
词语分解:
- 摸棱的解释 亦作“ 摸棱 ”。谓处事态度依违,不明确表示可否。旧唐书·苏味道传:“尝谓人曰:‘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貽咎谴,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。’”世因称 苏 为“苏摸稜”或“摸稜宰相”。摸,用同“ 模 ”,今谓“模稜两可”,本此。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:“改官6*匪难,当别有骤进用,径入侍从行缀矣。然反覆不常,惟畏慎作摸棱态过当,卒致身辅相。”见“ 摸稜 ”。
- 手的字典解释 手 shǒu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:手心
历史典故推荐:水毒秦泾
比喻历尽跋涉的苦难。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: “水毒秦泾,山高赵陉。十里五里,长亭短亭。” ●左传·襄公十四年: “夏,诸塞之大夫从晋候伐秦……济泾而次。秦人毒泾上流,师人多死。”泾: 泾水,亦称泾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