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明如水浸楼台历史词典解释
浸( ㄐㄧㄣˋ jìn ):泡在水里。 形容月夜的优美景色。语出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四本一折:“彩云何在?月明如水浸楼台。僧归禅院,鸦噪庭槐。风弄竹声只道金珮响,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。”元.无名氏《争报恩》二折:“昨宵个月明如水浸楼台,妾身将这单枕倚、翠屏挨。”
词语分解:
- 月明的解释 1.月光明朗。 唐 白居易 崔十八新池诗:“见底月明夜,无波风定时。” 元 袁士元 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:“小桥夜静人横笛,古渡月明僧唤舟。”水浒传第九回:“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。”2.指月亮;月光。 唐 李益 从军北征诗:“磧里征人三十万,一时回向月明看。”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:“白苹红蓼緑簑衣,青海滩头一钓磯。只恐夜静水寒鱼不饵,满船空载月明归。”
- 楼台的解释 1 〈方〉∶凉台2 ∶较高的台榭,泛指楼多用于诗词戏曲近水楼台
历史典故推荐:羊酪莼羹
源见“千里莼羹”。指两种不同地区各自特产的乡土美味。宋 沈与求还憩湖光亭复次江元寿韵:“羊酪莼羹本异区,江湖随俗语娵隅。” 并列 借指家乡的美味特产。羊酪,羊乳制品;莼羹,莼草煮的汤菜。语本晋·郭澄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