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舆山怎么写好看:
接舆山历史词典解释
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邹县“距越山” 条下: 接舆山 “以山形如两车相接也”。
词语分解:
- 接舆的解释 春秋 楚 隐士,佯狂不仕。亦以代指隐士。论语·微子:“ 楚 狂 接舆 ,歌而过 孔子 。” 邢昺 疏:“ 接舆 , 楚 人,姓 陆 名 通 ,字 接舆 也。 昭王 时,政令无常,乃被髮佯狂不仕,时人谓之‘楚狂’也。”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:“是以 箕子 佯狂, 接舆 避世。” 唐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:“渡头餘落日,墟里上孤烟。復值 接舆 醉,狂歌 五柳 前。” 宋 韩淲 涧泉日记
-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:土山
历史地名推荐:津里山
一名秦履山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中。舆地纪胜 卷6常州: 津里山 “在太湖中,晋陵县东南一百三十里。四番志 作秦履山,云始皇常登此。今山中有祥符寺,重湖叠嶂之间,颇为幽绝”。清一统志·常州府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