翊军校尉怎么写好看:
翊军校尉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)初置。地位与北军五校尉同,大驾出行时,与五校并行护驾,东晋初沿置,后罢。南朝宋置为东宫三校之一。
词语分解:
- 翊的解释 翊 yì 辅佐,帮助:翊戴(辅佐拥戴)
- 校尉的解释 军职名。据史记, 秦 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。项羽本纪载: 项梁 “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、候、司马。”又张耳陈馀列传载: 陈胜 “以 张耳 、 陈餘 为左右校尉。” 汉 代始建为常职,其地位略次于将军,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。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,亦有称校尉者。 隋 唐 以后迄 清 为武散官之号,地位逐渐降低。 明 清 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,其地位尤低。参阅通典·职官十六、续通典·职官十六
历史知识推荐:太官令
官名。或作大官令。秦置,掌宫廷饮食事务,隶少府。两汉沿置,东汉员一人,秩六百石,一说其秩千石。三国魏沿置,七品。西晋改隶光禄勋,七品。东晋时因省光禄勋而隶于司徒。南朝宋隶于门下侍中省,七品。齐改隶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