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节郎怎么写好看:
武节郎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武臣官名,改庄宅副使、六宅副使、文思副使置,为从七品武阶官,属大使臣。
官名。宋置,为武职八阶,旧为诸司副使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武阶》,参看“武功郎”条。
词语分解:
- 武节的解释 1.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。汉书·武帝纪:“朕将巡边垂,择兵振旅,躬秉武节。置十二部将军,亲帅师焉。”北史·隋纪下·炀帝:“朕当亲执武节,临御诸军。” 隋炀帝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:“ 北河 秉武节,千里捲戎旌。”2.武德。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。文选·张衡<东京赋>:“文德既昭,武节是宣。” 薛综 注:“言文武之教,无处不临。” 唐 李德裕 <异域归忠传>序:“英才天纵,武节霆驰。”
- 郎的字典解释 郎 lá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:大郎
历史官职推荐:右骐骥使
官名。宋太宗雍熙 984—987 中置,后用为武臣阶官,属西班诸司使。真宗咸平元年998,定为同六品。神宗元丰1078—1085改制,改正七品。徽宗政和二年 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,改武德大夫。 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