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架子怎么写好看:
马架子书法图片
马架子历史词典解释
(1)集镇名。在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部、浑江南岸。属下露河朝鲜族乡。人口 2000。原下露河镇人民政府驻地。下露河,原名下漏河,因下段河床漏水得名。后误写为下露河。主产玉米、稻。特产人参、柞蚕。有木材加工、人参加工、制砖等厂。有公路南接泡浑公路。(2)村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中部。三义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60。清光绪年间袁姓来此始建马架子,故名。产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、小麦等。有砖瓦厂、石灰石场和林场。集通铁路、303国道经此。
词语分解:
- 马架子的解释 即马架。 丁玲 杜晚香:“我刚到农场,思想不稳定,不知怎样让部长知道了,他找到我住的马架子。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:“他又拔炕,漫墙,掏掉烟筒里的黑烟,三五天工夫,把一个破马架子,修成一个新房子。”参见“ 马架 ”。
- 马架的解释 1 〈方〉2 ∶小窝棚3 ∶用来背东西的三角形的木架。也叫“马架子”
- 子的字典解释 子 zǐ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
历史地名推荐:啮 (齧) 桑
①又作采桑。 春秋晋地。 在今山西吉县西黄河岸。史记· 晋世家: 献公二十五年前652,“晋伐翟,翟以重耳故,亦击晋于啮桑”。索隐: “裴氏云 左传 作 ‘采桑’。按,今平阳曲南七十里河水有采桑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