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署三十六曹历史词典解释
北魏所设总揽尚书省诸曹政务的一种名义。《魏书 ·崔玄伯传》: “及置八部大夫以拟八坐,玄伯通署三十六曹,如令、仆统事,深为太祖所任。”
词语分解:
- 通署的解释 1.兼署,代理。通典·职官五:“其选试之任,皆侍郎专之,尚书通署而已。”2.共同办公。金史·百官志一:“六部,国初与左、右司通署, 天眷 三年始分治。”
- 六曹的解释 1. 东汉 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,有三公曹、吏曹、二千石曹、民曹、主客曹,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,故称“六曹”。后主客曹分为南、北两主客曹,仍称“六曹”。 魏 晋 以后,尚书六曹屡有变更,至 隋 ,尚书省分吏、殿中左户、祠、五兵、都官、度支六部, 唐 定为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故后世亦以“六曹”称六部。 隋 唐 前,曹即尚书, 隋 唐 后,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,如 隋 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
历史官职推荐:京通各仓监督
清制。京仓十四,城内八个,城外六个,内贮八旗三营兵食马豆。通州二仓,内贮王公百官俸米。其主官称监督,掌管仓务。见历代职官简释·京通各仓监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