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子怎么写好看:
质子书法图片
质子历史词典解释
一国统治者派往别国为人质之子弟。《谷梁传·隐公八年》:“盟诅不及三王,交质子不及二伯。”战国时列国常互遣质子。汉代西域诸国常遣王子为质于汉及匈奴,亦称侍子。《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楼兰更立王,汉复责其质子,亦遣一子质匈奴。”至三国时,始与“任子”连称,为“质任”。参见“质任”。
词语分解:
- 质子的解释 1 ∶一种与氢原子核相同的基本粒子;它和中子都是所有其他原子核的组成部分,它带有一个在数值上等于电子电荷的正电荷,并具有1.672×10 -24 克的质量2 ∶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,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
- 质的字典解释 质 (質) zhì 本体,本性:物质
- 子的字典解释 子 zǐ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
历史知识推荐:土兵
①宋称本地军队为土兵。②宋神宗时,于禁兵、厢兵外,另设土兵,隶各地巡检司,作为地方治安部队。因土兵往往屯驻于各巡检司砦,故又称砦兵。③明地方兵之一。选边民精壮者编伍,使护田里妻子。如成化二年14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