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义掾史怎么写好看:
行义掾史历史词典解释
官名,汉置,掌管学校教育,导民行仁义。汉各郡置学校,置掾史掌管,置经师教学。而鲁置行义掾史掌管学校教育,名称虽与他郡不同,但职事一样,都是掌教化、导民行仁义之官。
掌教化之吏。见“郡教化史”。
词语分解:
- 行义的解释 躬行仁义。 汉 刘向 说苑·指武:“纵马 华山 ,放牛 桃林 ,示不復用。天下闻者咸谓 武王 行义於天下,岂不大哉。”后汉书·鲁恭传:“今边境无事,宜当修仁行义,尚於无为,令家给人足,安业乐产。” 鲁迅 故事新编·非攻:“老乡,你一行义,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。”1.品行,道义。荀子·礼论:“礼者,断长续短,损有餘,益不足,达爱敬之文,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。”史记·酷吏列传:“始 汤 ( 张汤
- 掾史的解释 官名。 汉 以后中央及各州县皆置掾史,分曹治事。多由长官自行辟举。 唐 宋 以后,掾史之名渐移于胥吏。后汉书·百官志一:“﹝太尉﹞掾史属二十四人。”西京杂记卷二:“ 买臣 至郡,引﹝ 钱勃 ﹞为上客,寻迁为掾史。” 清 邵长蘅 阎典史传:“ 应元 ( 阎应元 )起掾史,官京仓大使。”
历史官职推荐:拯危急
官名。太平天国军中给事官。见“军中典官”。 军中杂职官名。太平天国设置,员额一人,官阶为职同监军。掌急救受伤官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