狭乡怎么写好看:
狭乡历史词典解释
历代对地少人多地区之称。北魏、隋、唐时实行均田制,凡诸地狭人多之处,有进丁受田而不乐迁者,则不能依例受田,其民户受田数量大多少于宽乡。明初实行徙民屯种政策,多迁狭乡民户于宽乡,给田地牛种,以安其业。
词语分解:
- 狭乡的解释 隋 唐 实行均田制时称公地多、人口少的地方为宽乡,人口多、公地少的地方为狭乡。后世习惯上称地广人稀的地方为宽乡,地狭人稠的地方为狭乡。隋书·食货志:“帝乃发使四出,均天下之田,其狭乡,每丁纔至二十亩。”新唐书·食货志一:“田多可以足其人者为宽乡,少者为狭乡。狭乡授田,减宽乡之半。”参阅通典·食货二、文献通考·田赋二。
- 狭的字典解释 狭 (狹) xiá 窄,不宽阔,与“广”相对:狭窄
- 乡的字典解释 乡 (鄉) xiāng 泛指小市镇:乡村
历史知识推荐:车里宣慰司
习称西双版纳宣慰司。原为元至元中所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,明洪武十五年1382傣族第八世召片领刀坎降服,改置车里军民府,十七年复改置军民宣慰使司,以刀坎为宣慰使,按傣族传统,下辖十二个版纳。治今云南景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