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勇若怯怎么写好看:
大勇若怯书法图片
大勇若怯历史词典解释
十分勇敢的人,表面却似懦怯。宋.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力辞于未及之年,退托以不能而止,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主谓 很勇敢的人不鲁莽行事,貌似胆怯,不轻易显露自己。宋·苏轼《贺欧阳修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神态方面。→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
词语分解:
- 大勇的解释 1.谓超乎寻常的勇敢。孟子·公孙丑上:“子好勇乎?吾尝闻大勇於夫子矣:自反而不缩,虽褐宽博,吾不惴焉;自反而缩,虽千万人,吾往矣。”周书·贺拔胜传:“诸将对敌神色皆动;惟 贺拔公 临阵如平常,真大勇也。”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:“惟佛具大勇,自弃铜轮王。” 邹韬奋 信箱·引起研究的兴趣:“由大智中产生大勇……才是最坚毅的大勇。”2.极为勇敢的人。吕氏春秋·孟春:“大匠不斵,大庖不豆,大勇不鬭
- 怯的解释 怯 qiè 胆小,没勇气:怯场
历史典故推荐:抱头缩项
抱着头儿,缩着脖子。形容退败畏缩,难与争斗。元.武汉臣玉壶春二折:“若是我老把势,展旗旛,立马停骖,着那俊才郎倒戈甲,抱头缩项。” 并列 抱着脑袋,缩着脖子。元·武汉臣玉壶春2折:“若是我老把势,展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