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茅堤怎么写好看:
白茅堤历史词典解释
元代黄河北岸的险工,在今山东曹县西白茅集一带。元至正三、四年(1343—1344)黄河两次溃决于此,河水泛滥于今豫东南、鲁西南地区,并危及会通河、北清河沿线府、州、县。至正十一年贾鲁治河,塞决口,疏导旧河,挽河东南入淮故道,河患稍息。
词语分解:
- 白茅的解释 1.亦作“ 白茆 ”。植物名。多年生草本,花穗上密生白色柔毛,故名。古代常用以包裹祭品及分封诸侯,象征土地所在方位之土。易·大过:“初六,藉用白茅,无咎。” 孔颖达 疏:“洁白之茅。”诗·召南·野有死麕:“野有死麕,白茅包之。” 高亨 注:“白茅,一种草,洁白柔滑,古人常用它包裹肉类。”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:“锡君玄土,苴以白茅。” 唐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诗:“长风吹白茆,野火烧枯桑
- 堤的字典解释 堤 dī 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:河堤
历史知识推荐:侑
商代祭名。见于商代甲骨文。尔雅·释诂:“酬、酢、侑,报也。”国语·鲁语上:“有虞氏报焉。”韦昭注:“报,报德,谓祭也。”武丁时期卜辞有:“侑般盘庚伐、卯羊。”殷墟文字乙编第8660片即侑祭商王盘庚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