胠箧历史词典解释
《庄子》篇名。文中借只防备开箱(胠箧)之小盗,而不防备“负匮揭箧担囊而趋”之大盗的比喻,论证“圣人不死,大盗不止”。认为社会产生盗贼的根源在于圣人和智慧。主张“绝圣弃知”,毁灭仁义、文化,回复到“民结绳而用之”的原始时代。抨击儒家仁义道德之说。
词语分解:
- 胠箧的解释 1.原谓撬开箱子。后亦泛指盗窃。庄子·胠箧:“将为胠篋、探囊、发匱之盗,而为守备,则必摄缄縢,固扃鐍,此世俗之所谓知也。”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:“从旁开为胠,一云发也。” 成玄英 疏:“胠,开;篋,箱……此盖小贼,非巨盗者也。”旧唐书·李密传:“ 隋氏 往因 周 末,预奉缀衣,狐媚而图圣寳,胠篋以取神器。”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愚庵诗:“小智胠篋盗所羞,大智移国鬼与讎。” 明 吾邱瑞 运
- 胠的字典解释 胠 qū 腋下:“转则两胠下满
- 箧的字典解释 箧 (篋) qiè 箱子一类的东西:藤箧
历史知识推荐:命
①册命,锡命。颂鼎铭:“尹氏授王命书,王呼史虢生册命颂。”周易·师:“王三锡命。”②任命,委命。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:“襄公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。”③官秩称谓。历代官秩品级一般称“品”。西魏、北周改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