避席怎么写好看:
避席书法图片
避席历史词典解释
古交往礼之一。亦作辟席。古人席地而坐,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或自己的谦恭,要离开坐席而伏地,称避席。《礼记·哀公问》:“孔子蹴然避席而对。”孔颖达疏:“以公谦退,故蹴然避席而起对。”
词语分解:
- 避席的解释 亦作“ 避廗 ”。1.古人席地而坐,离席起立,以示敬意。吕氏春秋·慎大览:“ 武王 避席再拜之,此非贵虏也,贵其言也。”文选·司马相如<上林赋>:“於是二子愀然改容,超若自失,逡巡避廗曰:‘鄙人固陋,不知忌讳,乃今日见教。’” 李善 注:“孝经曰:‘ 曾子 避席。’廗与席古字通。”汉书·灌夫传:“已 婴 为寿,独故人避席,餘半膝席。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·珠利耶国:“於是避席礼谢,深加敬叹。”
- 避的字典解释 避 bì 躲,设法躲开:避雨
- 席的字典解释 席 xí 用草或苇子编成的成片的东西,古人用以坐、卧,现通常用来铺床或炕等:席子
历史知识推荐:张琬
明江西鄱阳今波阳人。洪武初,历官给事中、户部主事。太祖问全国财赋户口,对答无遗,即升户部左侍郎。以谨身殿灾,上言时政,请蠲民租百余万石。以疾卒于官,年仅二十七,时人惜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