庐山面目怎么写好看:
庐山面目书法图片
庐山面目历史词典解释
宋 苏轼《题西林壁》诗: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后因以“庐山面目”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。清 奚又溥《〈徐霞客游记〉序》:“〔李翁〕痛遗文残缺,访得于义兴之故家,涂抹删改,非复庐山面目。”
见“庐山真面目”。清·奚又溥《〈徐霞客游记〉序》:“而先生妊妾李氏出嫁所生解立李翁,痛遗文缺残,访得于义兴之故家,涂抹删改,非复庐山面目。”
词语分解:
- 庐山的解释 山名,为中国著名避暑胜地。位于江西省九江以南,主峰海拔1474米,夏季凉爽,多雾,风景秀美,亚6*热带作物茂盛
- 面目的解释 1 ∶相貌面目可憎2 ∶事物的外表、形态;面貌还其本来面目入世之面目。——清· 全祖望梅花岭记忠烈之面目3 ∶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显出庐山真面目4 ∶指面子、脸面愧无面目见人何面目以归汉。——汉书·李广苏建传何面目见吾邑义士。——清· 邵长蘅青门剩稿
历史典故推荐:伤禽悲弦
同“伤禽畏弦”。清 曾国藩杂诗之四:“伤禽悲弦声,游鱼惊月影。”